1990到2020,浦东开发三十年,从一片荒地到国际瞩目的科技、金融、贸易中心,浦东的成功为国家级新区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。目前为止,有包括浦东新区在内的19个国家级新区分布在全国的各个角落。
那三十年来,浦东是如何发展起来的?浦东又做对了什么?在全世界,跨越江河的城市都不少见,江河为城市带来了便捷的航运和经济活力,同时也阻隔了两岸的交流,所以城市江河的两岸往往有着不同的发展。1975年之前,甚至没有一所桥跨越黄浦江两岸,两岸的人货交流全靠渡轮,单程需要花超过40分钟。那时候的浦东人一般把“渡江去浦西”说成是“去上海”。黄浦江不仅没有给浦东带来发展,甚至都阻隔了人们对于城市的认同感。1990年浦东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上海市的不到10%。而就在这一年,中央批准了设立上海浦东新区,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。在这之后,黄浦江两岸的联系开始愈发紧密。1991年,1993年,1995年,1997年,上海市以平均两年一座大桥的速度连接起黄浦江两岸。
而真正改变浦东交通状况是在2000年,这一年,第一条连接浦东的地铁开通运营,人们跨越黄浦江只需要4分钟。截至目前,有超过15条的地铁线路将跨越黄浦江两岸,浦东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其他区域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。从1990年到2018年,浦东户籍人口从133万增长到超过300万,翻了近两番。另外,浦东还有着与户籍人口数量相近的非户籍常住人口。吸引人们来到浦东的是浦东的经济发展,而人口结构也反映了浦东产业的转移。早期的浦东以工业发展为主,而男性在体力上的优势更适合这些产业。男性户籍人口的增长一直领先于女性。转折发生在2005年,这之后,女性的增长率反超。最近几年,男女户籍人口的增长相对同步,这也是城市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标志。之所以发生这种转变,是因为浦东的产业地位发生了变化。1990年刚刚开始开发浦东的时候,浦东第二产业占比超过3/4,第三产业占新区生产总值只有两成。而2018年,二三产业的地位发生了逆转,第三产业的占比超过了3/4。这一升一降当中是发展速度巨大的差异。而男女户籍人口增长发生逆转的2005年也恰恰是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开始大幅超越第二产业的开始。第三产业的发展造就了白领阶层,而女性在白领工作上与男性并没有区别,反而因为其自身的特质在某些方面胜于男性。这就吸引了大量的女性人口进入浦东,才造就了今日的浦东男女人口逐步均衡的局面。可以说,人造就了浦东的经济奇迹,而浦东的经济发展也反过来吸引了各地的人。正是这种良性循环造就了今日的浦东。浦东新区设立的九年后,1999年,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。浦东机场为浦东带来的不仅仅是人,还有国际视野。2018年,浦东机场的出入境旅客占了全国机场的1/4,出入境货邮则占了全国机场的近一半,成为我国当之无愧的国际交流第一空港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上海成为了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。而如果说有一个行业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,金融也绝对是最有利的竞争者。 站在1990年的外滩向东望去,那片与上海核心区仅一江之隔的地方,大多还是一片农田。而现在,这篇被称作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地方则定义了上海的天际线。30年时间,金融行业占浦东市经济的比值从0到接近30%。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晴雨表,也向全国中小企业提供金融工具。2019年,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开板,浦东又走在了中国改革的前列。北京地铁上的967个阅读瞬间,原来日日都是读书日 | 有数
6591条帖子里的武汉故事,一群普通人的129天 | 有数